歷史文物No.319期

正吻安裝。

屋瓦工程不僅外觀要考量美學與正確樣式 , 工 程中也有不為人知的隱蔽部分 , 像是防水材料 、 掛條 材質的選用 , 皆是看不見的細節 。「 找回來原本應該 有的線條的美 !」 這是王榮貴不能妥協的堅持 ,「 公 司的工匠都很不喜歡我上屋頂 , 他們說很怕我一看常 常就一個字 : 拆 !」 王榮貴將其於日本學習到的 「 縱 棧工法 」 技術帶進來 , 以成本較高 , 但老化問題相對 較少 , 使用年限更長的鋁條做縱向排列 , 採用不鏽鋼 螺絲釘 ,「 以前掛瓦條都是橫向排列 , 但縱向的才不 會擋水路 , 這是隱蔽處看不見的改革 ! 連工班都要重 新學習訓練 。」 團隊運用粗棉線加鉛片配重 , 將原本 凹凸不平 、 亂七八糟的鋪面線條重新校準 ,「 哪裡彎 一點 , 哪邊直一點 , 一條一條找出曲線來 。」 再用工 法鋪設出屋面合該有的弧線 ,「 也有好幾處做好又拆 掉 , 因為高度 、 角度不對 , 一再修正才有現在看到的 樣子 。」 史博館屋瓦以乾掛工法鋪設是齊瓦室團隊將國 外工法與自身經驗融合 。 舊式傳統工法板瓦底下要墊 砂漿 , 半圓形筒瓦的內部亦須填充砂漿 ,「 這樣一來 , 重量就會變兩倍重 , 再加上瓦片全部密合而空氣沒有 辦法流通 , 只要一有溼氣或水氣就很難透出來 。」 由 於過去工作經驗中曾經發生過瓦片因日夜溫差大而 爆裂 , 王榮貴汲取教訓 , 改良以乾式工法施作 ,「 中 間的筒瓦保持中空 , 簷口只要有風 、 有空氣游動 , 底

下的溼氣及熱氣就會被趕出來 。」 透過這樣的工法讓 瓦片底下保持乾燥 , 通風性變好 , 附加優點則是屋頂 的荷重減輕了一半 , 也有益排溼與熱脹冷縮 。 更巧妙 的是 , 這減少的砂漿經費成本也順勢轉換成上述提及 的鋁條 , 這是 「 看不見的雙贏 」, 也是更加符合永續 精神的作法 。

40 年瓦匠生涯,好學肯做青出於藍

笑言自己是處女座加 A 型 , 做事龜毛 ,「 看我 們工作室的工具排列就知道了 !」 一牆齊齊整整 , 如 果只是翻拍畫面 ,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哪個賣場正在 展示的工具區咧 。 王榮貴的較真與講究細節是出了名 的嚴格 , 別人看來已經 「 做好 」 的事 , 他會用火眼金 星找出方圓曲直和該歸位之處 , 寧願花上一倍的人力 與工時砍掉重來 。 也就是這樣的盯睛 、 不打馬虎眼 , 齊瓦室自 1997 年一路走來 , 已成了臺灣古蹟及歷史 建築屋頂修復的標竿團隊之一 。 2022 年 , 王榮貴獲頒文化部 「 瓦作優良傳統匠 師 」 表揚狀 , 成為全國第一位 、 亦是唯一一位獲此表 揚的瓦作匠師 。 別人看來 , 這是水到渠成的肯定 , 但 少有人知 , 要在瓦作匠師這行當生存到 60 多歲實在 不是件容易的事 。 此間的生存 , 不但意指生涯的持 續 , 同時也必須有能耐 、 有健康身體做到這年歲 。

41 ︱ 封面故事 FEATURE
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magazine ma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