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文物No.319期

板瓦安裝。

這不是誰家的屋頂,這是大家的屋頂

不斷從工作中得到啟發 ! 這是王榮貴為何直到 今天都對瓦作保持敬意 。「 拆舊屋頂會揭露很多我沒 見過的傳統技術和工法 , 等於有一個無形的老師在教 你 !」 像是他參與過的臺北東和禪寺 ,「 這行業待夠 久 , 才看得懂那技術是古早的手路 。」 傳統工法是無 言師 , 而如何調度團隊夥伴 , 以其各自專長來相互搭 配 , 又是一門學問了 。 「 工匠大部分都有一點匠氣 , 往往誰也不服 誰 !」 王榮貴會將瓦片按不同的施作地域 、 尺寸分門 別類用電腦建檔整理好 , 甚至加上照片輔助 , 再讓工 班一一比對 , 打開檔案會很驚訝工程前置作業如此細 緻 !「 所有的事理都要有所本 , 這些前置作業就是做 事的規矩 , 人的管理也是一樣的道理 。」 工匠都有自 己的工作特性和適合的區域 , 每個人依不同的專長 , 分開時間入場施作 。 王榮貴懂得管理 , 合作的夥伴也 是一輩子的好友 , 像是全程參與史博館工程 , 人稱北 港師的林榮祥 ( 1955 - 2021 ), 跟石龍一樣 , 都是王榮 貴創業以來不離不棄的老夥伴 ,「 林榮祥對屋脊工法

的熟悉 , 現在很難有人出其左右 。」 王榮貴的重情重 義也能從一小事看得出來 : 他將自己的名片背面印 上石龍在屋頂的工作照與姓名 , 每跟別人介紹一次自 己 , 也彷若石龍陪伴身側 。 「 做屋瓦是很耗損的工作 , 不合人體工學的支 撐動作 , 大量流汗少喝水 , 身體很容易出狀況 。」 60 歲是中式建築瓦匠的一大關卡 , 不少工匠都因摔傷 、 長期姿勢不良 , 甚至必須洗腎而無法再踏上屋頂 。 王 榮貴自身也在 2016 年動了脊椎大手術 , 這些損兵折 將的工傷 , 都是我們在見著壯觀的屋瓦之前 , 點滴難 以言盡的工匠珍貴付出 。 採訪末了 , 我們問及王榮貴 , 史博館工程完工 , 看到成果有什麼樣的感想 ? 他不改幽默性格 ,「 好 險 , 錢都收到了 !」 語畢 , 眾人呵呵大笑 , 這會兒他 又正色 ,「 一個工程能做好 , 就是把人集合起來 , 把 這事好好處理 。」 他用這句話作結 , 聞者為之動容 : 「 這不是誰家的屋頂 , 這是大家的屋頂 」。

文化資產記憶與技藝 —歷史文物 No. 319 ︱ 44

修築史博
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magazine maker